- A+
摘要:本文对黄花岗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现有建筑进行价值分析,认为挖掘和发展公园内的建筑文化非常有意义。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挖掘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陵园 建筑文化 现代陵墓
黄花岗公园原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1年农历3月29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反清政府武装起义,又称“三月二十九会战”。 起义失败,共聚集72位烈士,安葬于黄花岗,故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后来,由国民党政府和80多个华侨国民党支部捐款修建了墓园。 1926年竣工,有墓葬、墓葬(现有56座)、祭坛、纪念堂、龙柱、牌坊、寂静池、四方池等。 境内有许多大型建筑(构筑物),大量石刻、名人字画以及孙中山先生、林森、吴敬琏等亲手栽植的树木,至今保存完好。 。 整个墓地就像一本物理教科书。 它不仅是一段民主革命时期的生动写照,也是一百年前广州精湛的建筑工艺和丰富的文化艺术的真实缩影。 本文将探讨这些近百年前建成、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西方、东南亚等风格的建筑及其文化艺术。 近年来,建筑文化的挖掘和发展引起了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关注。 黄花岗公园内保存下来的大量建筑,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风格各异的现代陵墓,具有西欧、东南亚等异域国家的特色。 以其风情万种的建筑特色和浓郁的中国岭南园林建筑特色,堪称中国现代墓地的代表,对研究20世纪初中外建筑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1、黄花岗公园既有建筑价值分析
一、历史价值
建筑是一本“用石头写成的历史书”,是一部凝固的历史。 欧洲一些国家(尤其是德国)许多同时代的典型建筑要么毁于二战战火,要么毁于车站后的大规模重建。 现在它们已经被摧毁了。 很难见到,这让一向重视城市建筑风格保护的欧洲人感到遗憾。 西方建筑的多种风格在中国保存完好,自然成为吸引他们前来怀念的历史遗迹。 像黄花岗公园这样的现代纪念公园中保存下来的建筑值得探索和开发。 公园内中西合璧的现代建筑以其有生命的物质实体、多样的风格揭示了当时的革命历史背景。 它还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审美追求和重大主题,给人以强烈的直观感受。 它是我们当前考察世界现代建筑史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不可多得的极好证据。 也是后人永远不会忘记的重要近代革命史迹,其巨大的历史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2、文化价值
建筑始终是文化的产物。 现有的现代建筑作为物质和精神的载体。 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且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互补和交融,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人们在徜徉、欣赏它的容貌时,不仅可以领略西方国家建筑文化的独特风格,而且可以在游览、娱乐中求知,在认识世界中开阔眼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龙柱,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修养。旅游欣赏水平。 黄花岗公园整体建筑规划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墓地文化理念,但又个别采用了西方现代建筑手法和形式,体现了当时学西文化兴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独特建筑文化。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墓道入口(南门)和济公坊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 两侧有高台,台基一侧有8根柱子。 四根柱子组成一组,两组柱子的额饰和柱子都是托斯卡纳风格。 两侧16根立柱支撑着拱形门额,上面镶嵌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道”10个大字。 这些都展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风貌。 还有邓中原墓,仿希腊科林斯柱式,也能体现当时的文化。
3、艺术价值
国内外古典美学家历来将建筑置于艺术门类之首,与绘画、雕塑并称为三大空间造型艺术。 在建筑中,建筑风格是建筑演变过程中最引人注目、最敏感的现象,而建筑风格的变化往往反映了一代社会的审美倾向。 公园内有许多新颖独特的建筑,既有西方建筑艺术的特点,又有传统的陵墓格局,包括墓道、祭坛、墓碑、墓室、亭台等,各具新颖、独特之处。
陵园的主要景观,从黄花广场的“万古雄伟”牌坊到寂静的池塘、祭坛到墓碑、墓葬、济公坊、青石碑等,在地形建设上充分利用,科学地进行了布局。设置。 ,布局合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龙柱,秩序井然,层次分明,形成一条230米长的轴线,使墓地显得十分庄严、雄伟。 如此科学的施工技术在广州并不多见; 园内景物搭配巧妙,寓意深刻,构思严谨,艺术内涵丰富,如主墓道中间的寂静水池,桥面刻意铺有齿形凿石。 人们经过时,自然低下头,缓缓行走,营造出一种“无声悼念烈士,泪流成河”的氛围。 哀悼气氛的效果也像七十二烈士的墓碑。 展馆顶部形状如大钟,与济公广场上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像相对应,寓意“自由的钟声永远敲响,革命进行到底”。 墓室顶部呈前圆锥形。 ,与石柱和铁链栅栏相结合,别具一格。 墓碑为方尖石柱,并配有精湛工匠制作的石碑亭。 它是非常独特和独特的。 它有别于传统的圆座、圆颈、长方形墓碑造型。 可以说是独一无二。 墓区墓葬数量众多,形状各异,颇具匠心,实属罕见。 另外,济公坊是一座石头建筑,一层有休息亭的功能。 二楼前后各有72块连州青石,呈金字塔形,寓意“七十二烈士”。 堆砌的石头表面刻着80多个捐资建园的国民党支部的名字。 自由女神像矗立在塔顶。 这座广场与亭台相结合的独特建筑,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2、发展建筑文化的作用
现代建筑作为旅游资源的大力开发,对于提升其旅游发展潜力至少会产生三大作用: 1、可开发、可保护,利用旅游开发带来的收入帮助其保持其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久远,凸显人文景观特色。 、打造鲜明的旅游形象; ②可以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和充实旅游内容,改善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游客的欣赏品位,从而有效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经济效益; 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知名度,增强旅游吸引力,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理解滞后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一些地方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系统开发利用现代建筑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例如,一些纪念性场所虽然有很多特色建筑遗迹,但大多用于宣传。 主要关注革命历史及其教育意义,而很少探讨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 游客也因为对其建筑风格、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不太了解而对其不感兴趣。 其巨大的旅游价值和开发潜力也已是长远的。 充分利用,造成宝贵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黄花岗公园内有大量各具特色的建筑,但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和发掘。 公园内的建筑没有任何说明性的纪念碑,公园也很少宣传这方面。 由于不了解这一点,很多参观公园的人都不能来这里,大多数游客都是来这里祭拜休闲的,很少有建筑爱好者,这是一个遗憾。
2、历史原因造成许多现代建筑材料的流失。
但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许多国民党时期的东西都被“文革”毁掉了。 黄花岗公园内的文物大部分是20世纪初国民党资助的,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庆幸的是,大部分景色都能保持基本完好,但大量相关数据已经丢失,尤其是公园内建筑物的数据。 这给公园现代建筑文化的挖掘和发展带来了困难。
四、黄花岗建筑文化挖掘与发展策略
1、转变观念,注重挖掘建筑的文化内涵
今天,当我们从沉重的历史脚步中走出来时,我们应该有勇气正视历史,正视外来文化,消化外来文化。 我们研究现代建筑不是为了历史,而是为了建设今天并展望明天。 因此,我们必须培育新的时空观念,追寻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轨迹,并以此作为中国新建筑的广阔背景和中国旅游活动的广阔舞台,充分认识中国现存近代建筑的巨大旅游价值。 和开发意义,真正把它们当作稀有、珍贵的旅游资源,重视其开发利用问题。 当前,广东省要建设文化强省。 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将纪念公园的建筑文化与历史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展示和推广,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2. 对现有建筑进行全面调查并收集历史数据
由于资料的丢失给建筑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面对各界人士的全面调查,追溯历史,找出各自的建造年代、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保存过程中的行为和审美价值。 等等,让游客更多地了解它,增加参观的兴趣。
3、邀请专家对园区内的各类建筑进行认真、系统的研究
邀请部分建筑史专家来园指导,对园内所有建筑特别是陵墓建筑进行研究调查,对其特点进行系统总结和分类,汇编有价值的资料。
四、发挥优势,重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特色一直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和灵魂。 一方面,旅游消费心理日益成熟,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现有旅游产品老化,无法长期吸引游客。 黄花岗公园现代建筑旅游开发要想成功、占领市场,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济公坊等典型单体建筑,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重新包装、组合。 ,努力开发一批色彩缤纷的建筑。 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能适应市场需求、产生轰动效应的独特旅游产品。
5、扩大宣传,不断提高资源知名度
要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传播媒体,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带、多媒体光盘甚至互联网直接制作、播放,出版、发行等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书籍、象形旅游地图、明信片、挂历、旅游宣传手册,以及召开专题旅游信息发布会、博览会,邀请旅游批发商、记者实地考察,让国内游客普遍了解了旅游的巨大旅游价值。公园现有优秀现代陵墓建筑群,增加资源知名度,增强旅游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