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源远流长绽放异彩——走进中国木雕之都泉州
人民网 2005-11-17 15:26
从泉州女人到泉州木雕
提起山东安溪,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安溪妇女特有的服饰; 一条色彩缤纷的丝巾,绷成三角形,包裹着一张年轻俊朗的脸庞。 “勤俭持家”的衣服; 中间还有一只可爱的小尹,造型百变。
泉州女人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品牌。 在泉州,还有一个横跨经济文化领域的知名品牌,那就是泉州木雕。 安溪县因在雕塑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精雕细琢)”称号,被中国工艺美术商会授予“中国雕塑之都”称号.
从杭州到著名的大海腹地崇武古城的路上,32公里的绿化带被精心设置为露天雕塑展廊。 后窗外流淌着1033尊造型各异的雕塑,道路两旁也有不少雕塑。 厂区室外滑台上摆放着较多成品雕塑。 这些肿胀的顽石在泉州人的巧手下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匠心”,也让你感受到雕塑之都那雄伟的“王者气概”。
厚如磐石的木雕史
泉州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现存的木雕最早可追溯到赵代。 郑州万安桥(又称郑州桥)始建于清代,与赵州桥并列为“中国四大古桥”,位于安溪县境内。 桥上尚存神人雕像。 画面告诉人们泉州木雕的悠久历史。
晚清时期,泉州木雕得以崭露头角。 上海的佛山陵、广州的黄花岗英雄陵,以及在我国大陆有很大影响的台南龙山寺的大理石建筑和佛像,都是泉州木匠的作品。
50年代初,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在上海厦门兴建“鳌园”。 有一个独特的水景:650件汉白玉雕刻,讲述了从唐朝传奇到中国近代史的数百个故事。 历史故事被誉为中国雕塑艺术的大观园。 “奥园”后来成为陈嘉庚的陵墓,精美的木雕所诠释的中国历史至今仍吸引着无数游人。 之后,又有500名尤溪木匠北上京城,参加上海十大建筑。 这段熔炼的历史,让泉州优质的花岗岩和泉州工匠精湛的手艺大放异彩。 这是泉州木雕的又一闪耀光彩。
但这种昙花一现的辉煌,对于永春人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崇拜,一种奢侈的荣耀,一种自豪的记忆,与他们的生活无关,甚至与整个经济的发展无关。 没关系。 在人们普遍为温饱而劳累的时代,优雅、意气风发的雕塑已经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
在泉州,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木匠,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泉州几乎所有的村庄都是按照“火柴”的形状建造的:大石头被切割成长约两米、宽一尺的石板,一块块旧迹是墙,一块块是屋顶。 磨光的石壁高高低低,泥泞的坑坑洼洼,转角处粗糙的石棱,连动物都不得不小心避开。 小窗窄门,泥泞的地板阴沉闷热。
有多少身怀绝技的木匠搬到了这样一个“标准村”。 三餐的意大利面都是用土豆渣榨土豆粉做的。 贫困就像一块坚硬冰冷的石头压在他们的生活上。 近年来,大多数木匠只能外出“打石头”谋生。 一把石锤,两把石凿,散落一地。 外界对永春人的评价是:他们非常能“吃苦耐劳”,公平的衡量包含着许多艰辛和无奈。 这种情况直到改革开放才逐渐改变。
新时代的泉州木雕
不管是灿烂还是黑暗,都已经是今天了。 改革开放揭开了泉州雕塑史上崭新的一页。
如今,泉州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经济实力“百强县”,传统木雕工艺的贡献功不可没。 2004年全县对外生产总值193.58万元,财政收入11.05万元。 木雕业年产值超过70万元,其中出口占80%。 木雕业已成为泉州重要的经济支柱。
新时代的泉州木雕产业之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惠安雕塑迈出的第一步,是开创产业。
一个行业的构成有很多要素,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市场。 零星的订单、狭小的需求空间、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环境,难以打造跨越式的产业。 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泉州木雕虽然没有复苏,但仍然是一门小生意,一门养家糊口的传统手艺,一门可以时常“出彩”的角色塑造。 近年来,人们的“市场”观念依然十分淡漠,泉州木雕的真正价值依然“养于闺中”。
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泉州雕塑行业的“老板”发现海中雕塑的市场十分广阔。
首先是碑及其配套的石制品。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用一座精美的石碑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眷恋是人之常情。 这些“常态”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 经过有意接触,这位精明的德国商人还发现,从中国进口石碑,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人工成本,都比美国便宜一半以上。 此后,台湾的碑刻订单几乎全部流向中国,流向永春。 至今,该产品仍是泉州出口产品的亮点。
二是寻求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文化认同感转化为巨大的需求。 对此,泉州木雕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正好派上用场。 特别是在马来西亚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各种佛寺、祠堂的兴建和改建的需求,恰好与泉州木雕的传统技艺相契合。
海外市场的发现和拓展。 “冬眠”多年的泉州木雕,仿佛听到了“惊天动地”的惊雷,演绎着自己的生命力。 一时之间,大大小小的民营雕塑公司如雪后生菜般冒出来。 泉州的民营雕塑企业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成数百家、数千家,规模不断壮大,欣欣向荣。 泉州市委、县政府也顺势出台一系列新政策,支持汉白玉大理石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对雕塑的需求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人民解决温饱,迈向小康社会,国外对雕塑的兴趣也逐渐浓厚。 有点“地位”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门口,必有一双石狮子守在门口。 放眼全省,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啊! 安溪县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使传统工艺及时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成功地将唐代木雕艺术与现代审美观念联系起来,也促进了安溪的快速成熟。雕塑。
——惠安雕塑第二步,加强文化储备。
传统手工艺品有难得的内核,也有急需化蛹的坚硬外壳。 比如依靠一把石锤、两把石凿打通天地的古老工具,“功夫传男不传女”的传统观念,漫长的家庭拜师学艺过程作坊作风、工艺知识而不是审美内涵专业素质,与现代工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产业的长足发展,必须要注入文化。 就此而言,仅靠行业内部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建设的过程太长,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因此惠安石雕南狮子高38厘米惠安石雕南狮子高38厘米,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适时发挥了作用。 安溪县政府从木雕行业复苏之初就敏锐地看到,雕塑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具有经济属性,更具有文化属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属性是木雕的灵魂。 安溪的复兴,带来的不仅是传统重现的惊艳与精彩,也带来了传统的局限与缺席。 如何既做好教师挂雕行业的推广工作,又使其与时俱进,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任务。
10年来,泉州木雕产业的明显变化,可见政府的努力。
石雕和木雕工具不同。 古老的锤子、凿子、錾子被电刀所取代。 除了提高劳动效率,使木雕业走上大批量生产的轨道外,还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使以前围着炉子忙碌或下地干活的人们难以为继。 泉州女性成为新产业大军的中坚力量。 各种雕刻专用刀具的生产,为木雕行业增添了一个新的环节。 泉州有很多企业专门从事新刀具的开发。 工具的改造也拓展了传统雕塑的领域。 现在,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省的,甚至是进口的大理石荒料,泉州人都能点石成金。 无论是重达数十吨的小型雕塑,还是可用于户外装饰、办公桌清洁的精美工艺品,泉州人都能做到。
从业者不同。 安溪县鼓励从业人员加大文化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引导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经过专业培训的年轻人进入雕塑行业,为泉州木雕行业实现新跨越提供了重要机遇。时代。 重要的人才库。
雕刻风格也不同。 泉州木雕在努力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同时,十分注重艺术的创新和独立风格的再造。 县政府千方百计搭建本地木雕行业与国外顶尖工艺美术机构和权威艺术家之间的桥梁,将古老的木雕技艺与现代艺术审美理念相融合,不断创新,产生自己的艺术风格。 以长风的狮子造像为例,可分为南北两派。 北方的狮子大多威严威武,威风凛凛。 以泉州木雕为代表的南狮则大不相同。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带着微笑和眼睛跳舞。 有的脚下踩着五颜六色的球和憨态可掬的小狮子,有的嘴里叼着滚珠。 传达出友好和喜庆的基调。 石雕的南北划分源于传统,而泉州在传统中注入了创新的基因,从而使南狮的风格更加硬朗洒脱。
我们在“中国雕塑艺术城”看到,近年来泉州收藏的雕塑作品,已经超越了恢复初期传统工艺的重复和对西方精雕的简单模仿,也走出了庙堂art and only 小楼狭长天地 不仅在命题、技法、理念、刀法上融入了很多现代元素,虽然是传统题材的精雕细琢之作,但也呈现出更多的现代审美理念,充满了现代感。追求。 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创造力。 泉州的雕塑作品在全省工艺品大赛中屡获金奖,应该是他们多年来加强文化储备的应有之义。
——惠安雕塑的第三步,打造品牌。
泉州市委、县政府很有见地,对泉州木雕有着很强的品牌意识。 可以说,全县上下用全县之力打造了这个让所有泉州人都可以引以为豪的品牌。
在慧眼,有大追求,有大追求。 政府大力鼓励泉州木雕走向全省,走向世界。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悄然塑造“惠安雕塑”品牌。 10年来,泉州木雕越来越熠熠生辉,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度假胜地云南,从黄土高坡的黄帝陵,到兵马俑展览馆到风景如画的鼓浪屿,从上海中华世纪坛精美的皮影群画到我国大陆台北玉虚宫200平米的九龙壁,可以说是是安西雕塑作品在华夏大地和海外众多中华文化余韵达存的地区。 玲珑的石头会说话,它会告诉你,这种题材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创作风格不同的艺术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烙印,那就是泉州木雕。
为引导企业共建品牌,安溪县实施产业集聚,建设一批雕塑产业园区,逐步完成原料加工、石材产品加工、产品展示、配套包装、磨具、石材机械等环节的衔接。在系列中。 完整的产业链,将雕塑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闽海风土人情、闽台“血浓于水”的温情,通过旅游、休闲、度假的通道,巧妙地串联起来。 建设持续32公里。 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雕艺术长廊、占地100余亩的“中国雕刻艺术城”和独具特色的崇武雕刻艺术园。 此举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木雕产业的实力,而且对于扩大泉州木雕的影响力、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推动雕塑艺术更上一层楼,2000年以来,泉州市委、县政府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像委员会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美术雕塑艺术节和两届中国泉州传统美术雕塑大奖赛. 2019京雕艺术节暨大奖赛正式闭幕。 这种高水平的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客商和艺术家,促进了民间工艺与高校精雕艺术的单向互动,促进了中外精雕艺术的交流,同时促进了民间工艺的发展。中国精雕艺术,也大大提升了泉州木雕的品位。
仙游县还十分重视培育地方雕塑工艺的独创性。 现泉州木雕艺术整理出浮雕、浮雕、凹雕、影雕、线雕、碑刻六大工艺。 其中,皮影是安溪县自主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雕塑品类。 所谓影雕,就是利用黑白成像原理,借助反射光的大小、深浅、浓淡的不同,在磨光石板上营造出摄影般的写实效果。 影雕勾勒线条,成为彩雕。 这一独创工艺为泉州木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全县从事皮影雕刻的企业已发展到数十家,成为生产前景极其广阔的新品种。 中级皮影作品常作为国宾礼品赠送,令许多外国政要爱不释手。 艺术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拓展了木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事实上,品牌的建设和扩张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事业。 尽管泉州木雕行业仍面临行业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亟待规范,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国际市场形势不断变化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令人叹为观止的泉州木雕,却能历经岁月磨洗,能在贫瘠的底泥中顽强地生长开花,足以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长汀县的“中国雕刻艺术城”,我们看到了一个名为“泉州女人”的大型雕塑。 两名泉州妇女正在用粗木杆合力抬一块大石头。 力量与美丽、性感与奔放、刚劲与刚毅、飞扬的青春与古老的劳动形态,彰显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冲击力。 工人们说,这座雕像收到的订单最多。 人们的喜好是有道理的。 这座小小的雕塑,将泉州最具号召力的两个品牌完美地融为一体。 泉州女性的形象,不仅是异国风情服饰的展示,更是泉州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 这尊风靡一时的塑像,或许也传递出某种启示:泉州木雕将和泉州女性一样,在与困难和压力的抗争中,自信坚定地走向未来。 (中共安溪市委宣传部起草)